top of page


《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物質轉向?:思索數位時代的「人文演化」
「演化」是一種規律,人類受到演化的影響,在生存、生活、學習、認知等各層面都有不同的發展。隨著科技進展日新月異,身處數位時代的人類又該如何思考人文的演化?本次講座特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賴俊雄帶大家從哲學的角度,試著找出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科學園區2021年營業額衝新高 爆發性成長22.81%
科技部三大科學園區於今(2)日召開「科學園區2021年營運記者會」,科學園區在積體電路產業的領航帶動,以及光電產業的助攻下,營業額未懼疫情持續大步提升, 2021年營業額爆發性成長達3兆7,180.88億元,較2020年提升6,904.63億元,成長22.81%,中科及南科...


超高速綠光微型LED—讓智慧顯示器也能進行光通訊!
科技部長期深耕基礎研究,並積極推動資通訊及顯示技術之研發,在科技部支持下,國立臺灣大學光電所林恭如教授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郭浩中教授及日本東京大學特約研究員程志賢博士聯手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超快綠色微型發光二極體陣列元件(Green...


2021科技給力 2022國際同行 科技部邁向新國科會 臺灣科技力續攀高峰
科技部於今(26)日舉辦新春記者會,科技部經過精實打底的8年,在產官學累積出豐沛的科技創新能量,讓臺灣在疫情中站穩腳步。2022年科技部將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改制後的新「國科會」將持續發揮統合、協調、定向的積極角色,開創臺灣科技力的新能量與新格局。...
科技部鏈結矽谷 力拼科研新創國際化
科技部力拚國際,強化臺灣於全球科技新創地位 科技部致力於輔導臺灣科研科技新創,近年積極搭建平台,協助科研新創人才及新創團隊鏈結矽谷資源。 為培育臺灣高階科技新創人才方面,科技部過去透過博士創新之星計畫(LEAP),選派具創新創業企圖心之高階人才赴美國等地企業、新創公司以及知...


先進精準定位的利器 毫米尺寸矽光子光纖陀螺儀驅動晶片
近年來,台灣半導體晶圓廠製程技術具全球領先地位,整體半導體製造產業鏈完整而且成熟,對於發展各種相關的技術與其應用已有相當成果,而過去十年來,矽光子(Si photonics)製程技術的崛起,以半導體晶圓廠的製程模式,來製作光電子與電路的積體化,可使多功能的光電子應用模組,可...


測量你與失智症之間的距離 世界首創.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輔助診斷系統
科技部長期深耕基礎研究,並積極落實「 5+2 產業創新計畫」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等重要科技政策,推動資通訊及生醫科技之研發。在科技部長期支持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機械系劉益宏教授帶領之跨域、跨國研發團隊,成功運用腦電波信號處理、...


進擊的全球暖化,台灣的新契機 台灣氣候模擬系統的建置
為塑造世界一流的自然科學研究學者與團隊,創造科學價值,科技部推動卓越領航研究計畫,系統性的支持臺灣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研究,期以常態性補助機制,給予學者更加穩定和永續的支持,全方位的協助優質學術團隊進行科學突破並追求學術卓越,發展關鍵技術進而推動產業發展及創造科研價值。 ...


臺灣與立陶宛展開太空科技合作 國研院太空中心與立陶宛NanoAvionics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科教發展與國際合作司 聯絡人:林惠珍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791-7559 E-mail:hclin@most.gov.tw.tw 由國發會、外交部及科技部等部會組成之中東歐訪問團,10月27日在科技部長吳政忠與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Aušrinė...


2021未來科技館 線上加實體展磅礡登場 一次飽覽太空科技、數位轉型、精準健康的未來科技日常
太空科技領域隨著5G時代演進成為全球角逐的新戰場,台灣太空產業鏈齊全,從自製衛星航電到火箭飛行實驗都深具發展潛力。在各產業受疫情影響,加速數位轉型成新顯學,人工智慧與物聯網(AIoT)蓬勃發展也深入民眾日常,從由AI與大數據分析驅動的線上購物宅經濟,到與時間賽跑的新冠肺炎防...
科技
新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