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錨定2035科技遠景 國科會「科學技術白皮書」階段性規劃策略出爐
面對疫情之後全新的政治、經濟、社會風貌與國際局勢,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預計今年年底提出「科學技術白皮書(112年至115年)」。本次以「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作為未來2035的科技遠景,由人文、社會、生活的需求角度來思考科技的價值,讓科技發展能夠真正回應社...
國科會攜手六大歐盟跨國專案在臺首辦 「展望歐洲資訊日」
臺灣與歐盟科研合作邁向新的里程碑,行政院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首次與歐盟跨國六大專案合作於10月6日共同舉辦「展望歐洲資訊日」(Horizon Europe Info Day @ Taiwan)活動,藉由歐盟專案代表的參與說明,提供國內研究人員於申請歐盟框架計畫「展...


「2022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產官學研攜手齊發,103個場域遍地開花
「2022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今(6)日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TTA台灣科技新創基地舉行宣傳記者會,由吳政忠主任委員親自主持,與文化部、農委會、經濟部、教育部、內政部、交通部、衛福部等部會及中研院代表,以及贊助企業代表共聚一...


量子科技產業平台揭牌暨臺灣通用量子電腦論壇 攜手產業 前進量子科技未來
為應對量子科技新世代的來臨,以及預期量子科技將衝擊資安、金融、國防等各個層面,國科會攜手中研院及經濟部跨部會合作,自今(111)年投入5年新臺幣80億元的經費,引導產學研界共同發展量子科技。接續今年3月份17個量子國家研發團隊啟航,推動量子科技關鍵技術研發及製作,為了讓研發...


國科會將嚴選130家科技新創 前進德國MEDICA 2022及美國CES 2023
為促使我國科研新創與國際鏈結快速發展,透過跨部會統籌,以臺灣科技研發及新創技術優勢,推動臺灣科技新創國際品牌及科技術創新與全球重要產業鏈之連結,國科會將嚴選全臺30家頂尖之臺灣學研新創團隊於今(2022)年11月前進德國MEDICA...


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 火箭順利發射
科技部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的科研火箭發射場域,原訂於今年5月3日由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發射團隊執行首次發射,但當時因故取消發射。今(10)日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再度挑戰,終於在清晨6時12分順利發射,科技部吳政忠部長對於團隊的努力表達慰勉之意,...


國際科研合作大突破!臺灣極地研究站啟用
在科技部長期支持基礎研究及教育部、海洋委員會、外交部跨部會共同努力下,臺灣第一座永久極地研究站於臺灣時間6月25日在北極的冷岸群島(Svalbald)正式揭牌啟用,臺灣以卓越之科研能量,為極地環境永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深耕基礎科學 倡議環境永續...


臺立合作共創科技價值 立陶宛經創部政務次長尤菲塔.內琉嫻娜女士拜會科技部
科技部林敏聰政務次長於本(2022)年6月13日上午,接見由我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黃鈞耀大使陪同訪問臺灣的立陶宛經濟及創新部政務次長尤菲塔.內琉嫻娜女士(Jovita Neliupšienė)、總理顧問保里爾斯.盧高斯卡斯先生(Paulius...


科研力量提升我國競爭力 為傑出研究人員喝采
科技部今(18)日舉行「學術研究獎項頒獎典禮」,頒發110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36名、「傑出研究獎」80名,共計116名,由吳政忠部長親自頒獎,表揚其學術研究的傑出貢獻。 「傑出特約研究員」為表彰傑出研究人員投入長期性、前瞻性之研究,加速提升我國科技水準及國際學術地位。「...


「無聊」如何影響過動兒
科技部長期深耕基礎研究,並積極推廣以腦部造影儀器(MRI、MEG)應用於心智活動相關研究,期能對人類行為提供另一種解釋資料探索大腦的奧秘。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長庚大學職治系暨行為科學所許嘉芬助理教授運用腦造影分析,探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俗稱過動症、ADHD)的兒童行為與大腦結...
科技
新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