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綠能建設
科技部配合國家整體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方案,在綠能建設中的「沙崙綠能科學城」部分,將加速核心區建設的開發,並完善周圍基盤配套。科技部負責建置其中的「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及「科學城低碳智慧環境基礎建置」,共編列特別預算56.65億元。以下就兩項建設進行說明:...


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改變未來交通移動力
一、 前言 為發揮我國資通訊優勢,解決交通事故損失、偏鄉交通不便、運輸走廊壅塞及公共運輸吸引不足等交通問題,交通部自106年起推動第一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06-109年),以打造出門安全、行車順暢、旅行無縫、交通共享及環境永續的智慧交通環境,迄今不僅帶動國內智...


前進 2020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一睹戰「疫」下的發明智慧
「2020 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 9 月 24 日至 26 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本展為將臺灣打造為跨國產業技術交易平台,主辦單位廣邀西門子(Siemens)、微軟(Microsoft)、康寧(Corning)、羅技(Logitech)、思科(CISCO)...


發現奈米矽的超大光學非線性-- 應用在全光學開關與超解析顯微技術
自然科學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郭廷洋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737-7465 E-mail:tykuo@most.gov.tw 臺灣的半導體及晶片設計居產業世界領先地位,主要是以自然界含量最豐富元素之一的矽元素製作出先進積體奈米電路製程。矽電子領域現階段相當傑出的研究基礎...


大數據預測河川死魚?環保署導入AI水質感測器,即時抓偷排廢水
為解決人工水質監測的痛點,環保署攜手工研院開發三套水質感測器,透過科技執法,提高地方環保局在水污染上的監測效率。 以往環保署要抓業者偷排廢水,往往會碰到「排」過水無痕、水資訊不足等問題,環保署因此在106年開始與工研院研究智慧水聯網技術,由工研院開發出固定式、移動式、手持式...


微軟、經濟部宣佈成立「物聯網卓越中心」,運用AI、5G技術拼百億產值
當科技強度是企業面對挑戰時的一個自我防護時,微軟也宣布啟動第二期的計畫,成立物聯網卓越中心,要帶領台灣企業加速導入AI並且走上國際舞台,創造更多價值。 為了加速台灣企業走向國際,微軟首席營運長何虹在今(19)日DevDays...


積極推動「亞洲•矽谷方案」—引領我國產業全面升級轉型
一、 前言 為連結全球先進科技研發能量,搶進下一世代產業,政府於105年9月8日通過「亞洲•矽谷推動方案」(以下簡稱「亞洲•矽谷」),並成為「5+2」產業創新之旗艦計畫,掌握物聯網的前瞻趨勢作為發展主軸,除可提高經濟成長動能及創造就業外,更要建構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系。...


不畏氣候變遷 打造永續發展韌性城市
「都市計畫」也要考量「氣候變遷」因素?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顧嘉安助理教授研究發現,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屢屢衝擊都市發展,尤其都市地區遭遇嚴重淹水等災害讓建設「韌性城市」、「海綿城市」呼聲四起,也使得「都市計畫」與「氣候變遷」兩領域相互對話合作更具必要性與重要性。 顧嘉安助理教授目前獲科技部補助執行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其研究重點即在於研發因應氣候與環境變遷下進行都市計畫評估之模型工具,如氣候變遷下都市淹水模型、都市土地使用變遷模型、都市風險評估模型等。顧嘉安老師藉由跨領域整合的評估工具,再配合模擬未來都市計畫的建構情境,一方面探索在氣候與環境變遷因素下,未來都市發展的型態是何模樣?淹水風險為何?並據此提出模型工具,實質幫助政府未來進行都市計畫時如何減災、如何降低災害風險以及減緩極端氣候的負面衝擊。 為了使研發模式更實用更具說服力,研究團隊目前鎖定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四區域進行模型的模擬建構並評估應用效益,尤其北北基桃四區雖為共同生活圈,但分別面對不同的發展議題,例如交通、經濟、房價、人口遷移等,使得這四區的都市


AI聚焦智慧醫療 台灣防疫展成果
科技部2017年宣布推動人工智慧(AI)科研戰略,企圖以「小國大戰略」的思維打造AI創新生態圈。科技部10日召開記者會,邀請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共同檢視3年來台灣AI在場域、人才、技術、與產業面發揮的效益。...


台灣5G行動計畫
一、前言 科技進步改變了人類生活型態,從教育、醫療、交通、娛樂,均因新科技帶來完全不同的互動。在移動通信方面,隨著頻譜的釋出與數據傳輸的技術升級,從第一代(1G)的電話行動化,發展至第四代(4G)的行動服務雲端化,讓手機從單純的通話設備,變成可以處理多項工作的智慧型裝置,影...
科技
新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