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有機會與鐵鏽和平共處?科學家發現鹽水流經鐵鏽竟能發電
有些電力來源,可能來自於意想不到的組合,像是海底斑駁生鏽的沉船、海上氧化的鐵橋柱,這些平常令人頭痛的鐵鏽問題,其實大有用處,最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與西北大學科學團隊發現,當鹽水流過鐵鏽薄膜時,就會產生微量電流,在未來說不定會變成新型的永續發電來源。...


善用生活周遭的熱能,科學家將地鐵隧道廢熱轉變成供暖製冷來源
地鐵隧道不可能會有冷氣,吸收列車排出的廢氣以及加速產生的熱之後,隧道內其實非常熱,隨著時間增長,隧道與土層溫度也會逐漸增加,因此避免發生危險,都需要裝設複雜的通風系統與溫度控制系統。現在瑞士科學家已想出方法來善加利用隧道內的熱氣,將廢熱搖身一變成鄰近上千住戶製冷與暖氣的來源...


防止鋰腐蝕材料降低穩定性,科學家為固態電解質打造防護背心
為研發安全性與性能兼具的電池,科學家不斷推出新研究,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帶來全新的電池技術,透過開發奈米氮化硼(BN)防護薄膜,成功提高固態電解質的穩定性與延長電池壽命。 鋰電池的安全問題主要來自於鋰金屬活性強,傳統鋰電池電解質也多是由鹽與有機溶劑製成,腐蝕性高也較容易起火...
不再空中抓數據,新創慧景用AI算出太陽能電站最佳場址
太陽能電站的發電量與日照量息息相關,台灣新創團隊慧景科技(thingnario)透過AI技術,模擬全台各地即時日照量、回溯場址過去5年來的日照量,提供興建電站的選址依據,目前已有上百家電站靠他們選址。 太陽能電池市場低迷不振,業者紛紛朝下游模組系統端開發、布局電站。不過太陽...
減塑也可以很時尚!募資破百萬的「仁舟蜂蠟保鮮布」結合印花樂紋樣,代替一次性保鮮膜!
你也是不塑之客嗎?或是也正在減塑的路上,除了最常見的塑膠袋外,其實保鮮膜更是一大消耗來源,保鮮膜雖薄薄一層,但分解不易,甚至不存在塑膠袋那樣二次使用的可能,若一個家庭每天晚餐後使用一片約40x40cm的保鮮膜來包覆一盤餘食,一年至少會製造一個羽球場面積的塑料垃圾!除了用玻璃...
大霧、積雪、風雨等極端天氣都不怕!MUJI 芬蘭推出首款無人駕駛巴士 「共享移動性」再邁進
大部分的自動駕駛汽車只能在理想的天氣條件、標記清晰的道路上運行,但 MUJI 這台則可適應不同天氣。 日本 MUJI 與芬蘭自動駕駛公司 Sensible 4 合作設計了一款名為「GACHA」的自動駕駛公共汽車,預計 2019 年 4...
AI落地應用成真,西門子:三大領域已看見成績
人工智慧曾造成多次討論熱潮,近年又掀熱議。但這一次,運算設備、演算法、大數據累積等多種條件都已成熟,這一次人工智慧真的來了。 人工智慧(AI)從80年代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很熱門的議題。但當時由於許多條件尚未成熟,因此人工智慧技術並無法順利發展,其中硬體設備過於高價、程式語言...


攔截海拔 500 公尺狂風,西班牙打造風箏發電設備
高海拔的風既穩定又強大,是個發展風力發電的好去處,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UC3M)就結合無人機與風箏,開發出可捕獲位於海拔 500 公尺狂風的設備。 風力發電為歷史相當悠久的再生能源,通常都是透過 3 個葉片將風的動能轉換能電力,而隨著風能技術日新月異,現在科學家為了...


全球瘋減碳良藥「綠色能源」,你知道有哪些種類嗎?
目前台灣的發電來源組成,高達八成是採用以燃煤與天然氣為原料的火力發電,一成約核能發電,而對環境破壞度較低的再生能源,又稱綠色能源,只有5%。 然而,國際能源總署統計,世界上綠色能源的投資已超越化石燃料,加上近年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各國也以現金回饋、減稅等政策誘因,...


坐車也能發電的智慧城市!全民發電的時代將來臨
去年開始提供機場接送的 ZEV(原名為 0Taxi 特斯拉電動車隊),是一個全新的叫車平台,其理念為以電動車提供低污染與更安全的交通環境,透過交通的即時資訊,優化行駛路線,進而減少都市交通壅塞。今年為了呼應智慧城市,ZEV...
科技
新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