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國際科研合作大突破!臺灣極地研究站啟用

在科技部長期支持基礎研究及教育部、海洋委員會、外交部跨部會共同努力下,臺灣第一座永久極地研究站於臺灣時間6月25日在北極的冷岸群島(Svalbald)正式揭牌啟用,臺灣以卓越之科研能量,為極地環境永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深耕基礎科學 倡議環境永續

科技部表示,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緊急狀態已成為當今各國正視之重要課題,北極是全球暖化的效應下最敏感的地區之一,受溫度驅動的環境改變正快速地影響著北極地區的大氣、海洋及其附近陸地的地表與地下水文特性。這些變化不僅造成生態的改變,也影響著各國因應全球暖化的調適策略。科技部長期支持基礎大氣、海洋、地質、地物等面向的基礎研究,並格外重視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相關的重要研究議題,未來亦將提供必要的研究資源,結合領域內的不同團隊,延續此一深具意義的跨國研究,也期待透過參與極地研究能夠貢獻台灣地球科學領域的研究能量,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促進全球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跨部會攜手 支持國際科研合作

北極冷岸群島的臺灣極地研究站,是由國立中央大學、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波蘭哥白尼大學三方共同簽署極地研究合作計畫,加強海洋及地球科學領域之學術研究與共同發展,合作範疇包括:極區高解析度冰河遷移引致微震觀測、北冰洋洋流與波浪時空變異、冰緣陸域地表地質及地形演化,以及地表變形、地表地下水文與永凍層消退等。在北極當地參與揭牌啟用儀式與簽署合作計畫的人員包括中央大學三位教授:倪春發、錢樺與波蘭籍的張文和以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科學資訊中心楊文昌主任、李孟學研究員;在臺灣則有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海洋委員會劉國列主任秘書,科技部自然司羅夢凡司長、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國家海院邱永芳院長等單位代表以視訊方式見證此次盛會。

科技部指出,2020年中央大學已和波蘭哥白尼大學合作共同使用位在查爾斯王子前灘後側的哥白尼大學極地研究站。2021年更在跨部會支持下實際派員進行台波合作觀測研究,以地球物理儀器以及自製海洋資料浮標,對於陸上的冰川、冰震,以及弗洛姆海峽的融冰與海象進行了臺灣首次自主的探測,成功獲得珍貴數據資料並獲得國際關注;這顯示跨部會支持臺灣科研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也讓臺灣科技力獲得國際社會肯定!

臺灣的地球科學研究已經和國際上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許多的理論與分析技術亦涵蓋全球多數地區的地球環境議題,未來科技部仍將持續支持基礎科研發展,並積極地擴展跨國合作,以實現科技普惠的價值。


臺灣第一座極地研究站揭牌




主文來源:科技部_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 ECDA資料中心編輯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