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路況、圖資自動翻新!台大教授利用「車輛之眼」,打造即時街景夢

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2019年成立的動見科技雖然年輕,夢想卻很大:要把閒置的行車記錄器影像搜集起來,打造即時街景搜尋引擎,這概念也贏得了2019年消費性電子展最佳創新獎。


 
如果曾使用過Google Maps街景功能,一定遇過街景影像「早就過時」的情況。舉例來說,街角倒閉一年多的餐廳招牌,仍掛在街景服務提供的畫面當中,仔細一看才會發現,影像更新的日期還停留在2019年。


 
「如果可以把每一輛車的行車記錄器連網,就等於路上所有的車子都是Google街景車。」動見科技(OmniEye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周俊廷說,而這也是動見科技的終極目標——提供即時街景與其他加值服務。


 
深入宅配通車隊,揭露「看不見」的駕駛壞習慣


 
說來簡單,但目前市售行車記錄器多不能即時連網,僅有錄影功能,或發生事故時連結手機。就算有連網功能,也礙於街景影片的檔案龐大,不可能將全部的內容上傳。


 
為了解決問題,他利用邊緣運算與影像辨識技術,「讓設備自己去比對過往的街景,有不同之處才上傳,檔案比較小,也更即時。」周俊廷說。


 
而在最重要的圖資蒐集這方面,他們第一想到的就是商業車隊。「商業車隊的車輛每天要跑上8~10小時,車多、跑得路也廣,是最好的圖資蒐集者。車隊管理中心也需要知道駕駛平常怎麼開車,本來他們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上傳也都需要網路,解決了連網問題。」周俊廷說。
 

 
動見科技設計了一套車隊管理系統,能夠透過行車記錄器的影像,自動辨識駕駛是否闖紅燈、違規停車、怠速等,偵測到後才自動剪輯成10~15秒的影片,上傳到車隊管理系統,大幅降低影片上傳的頻寬需求。這套系統也受到物流業者宅配通的青睞,導入了宅配通的車隊管理中心。


 
對於大型商業車隊來說,罰單是檢視駕駛的重要指標,「很多駕駛只是沒被拍到而已,像今天早上有一個駕駛闖了4次紅燈,這是GPS不會知道的事。」導入了動見科技的車隊管理系統,宅配通評估一年約可減少500萬元的支出。


 
不過,周俊廷強調,這套系統不是為了「抓壞駕駛」,反而是希望能找出「好駕駛」,透過與宅配通的合作,發送獎金及「AI認證」給優良駕駛。


 
有了宅配通當夥伴,等同多了超過1,000台車輛上路替動見科技蒐集數據,每日能記錄5萬公里以上的圖資。

「創業就是發散、聚焦,又再次發散的過程,一開始我們想做即時街景,但創業還是要活下去、要有商業模式,我們推出了車隊管理系統,有了客戶之後,就能再次推動想做的事情。」周俊廷說。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預計明年推出導航App,朝「全民街景車」更進一步


 
而動見科技預計2021年推出消費級導航系統App,朝「全民都開街景車」的目標更進一步,與現有導航系統最大的不同,是透過即時街景辨識,做到更直覺的導航通知。


 
「現在導航會說,100公尺後右轉,但一不小心就會超過。我們的導航會辨識街景,不只聲音會提示ㄨㄨ烏龍麵店右轉,畫面上也會直接標出ㄨㄨ烏龍麵店,讓駕駛不會錯過轉彎。」他也透露,導航服務可能免費提供給一般消費者,目前正與一些導航系統業者洽談合作當中。


 
當商用與消費者端都成為動見科技的圖資蒐集者,就是最令人興奮的掘金階段。


 
「即時街景的圖資可以做很多事情啊!像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即時街景地圖搜尋、智慧城市,甚至做出最即時的天氣回報。」想像一下,任何時刻都能接收最即時的街景,就如同擁有能夠搜尋真實世界的搜尋引擎,所有基於Google Maps的服務也都能轉換成真實的影像。以先前熱門的「口罩地圖」為例,將不再只有平面地圖,還能真正看到販售口罩的藥局模樣。


 
周俊廷也坦承目前圖資量還不夠多,但對於未來他相當樂觀,「等我手上的量更多,Google都有可能來跟我們談;如果他們不來,我們會自己推出即時街景服務,做到Google來找我!」


 
創業的3個關鍵問題


 
「全民街景車」有隱私疑慮嗎?

A:現在行車記錄器的畫質並不足以辨識人臉。未來也許會有更高畫質的鏡頭,或更快的網路傳輸方式,但要針對人臉加上馬賽克並不是困難的技術,所以關於隱私這一塊不用擔心。


 
從台大教授到創業家有什麼心境轉變?

A:當你是一個台大教授,每一個人都會聽你講話。但變成創業家,教授的光環就變成一次性的敲門磚,大家聽到「新創+台大教授」的組合會願意跟你坐下來談談,但還是有機會被客戶洗臉,或是要從比較低位階主管慢慢往上談,我ego(自尊)沒這麼強,但還是會有一些內心的掙扎。
 

離開校園投身創業的原因?

A:我很喜歡將一個構想打造成產品的過程,過去我在台大當教授時,投入了很多產學技術的合作,也協助台灣企業做物聯網專案,不過當時完全不碰影像,專注在sensor(感應器)。後來與資工系的教授林守德、逄愛君共同加入科技部的價創計畫,才瞄準影像辨識領域創業。


 
責任編輯:張庭銉、林美欣

主文來源:數位時代

ECDA資料中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