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背後的物流軍備戰!電商、傳統貨運、即時快遞如何拚快?

對零售業者來說,物流如同基礎建設般重要,做得好與壞,直接影響第一線消費者的感受,當疫情催化宅經濟,一場物流軍備競賽火熱開打!


 
「拿到包裹了嗎?」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消費者體會到物流的重要性。當電商物流大塞車,遲遲拿不到網購商品,亦或是在網路訂購的生鮮蔬果,收到貨卻已壞掉,這時不管商品本身品質、價格有多誘人,在消費者心中已被記上一筆。

物流,如同基礎建設,做得好與壞會影響第一線消費者的感受。

零售業比的就是商品、價格、服務,當商品差異性低,消費者就會比價格,再來就會比服務、比品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統計,2020年台灣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大幅成長23%,高於電子商務業16%的成長率。顯示實體零售業也大舉投入線上,「貨怎麼交付到消費者手中」是首要解決的課題之一。

業者除了自建車隊外,在台灣可以選擇四大傳統物流業者(如新竹物流、黑貓宅急便、宅配通、嘉里大榮等)、即時物流媒合平台或是超商店到店物流寄送,就連從美食外送平台起家的foodpanda、UberEats也能協助零售業做到最快30分鐘快速配送。

在B2C領域的電商物流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當宅經濟當道,在最後一哩路的競爭上,如何做到快速到貨又能節省成本,把貨送到消費者手中是一大學問,《數位時代》解析電商巨頭、傳統物流、即時快遞業者背後的掀起物流軍備戰!

「快速到貨」成電商差異化關鍵,疫情催化宅經濟

從momo、PChome到近期的蝦皮跨足經營實體門市,都在布局自有物流體系,業者打出最快5小時到貨,物流競爭早已白熱化。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分析,「零售業比的就是商品、價格、服務,當電商販售商品差異性低,消費者就會比價格,再來就會比服務、比品質。」

PChome在2007年率先提出24小時到貨服務,突破點在於平台供應商可把商品存放於PChome自建倉庫,改變原先從平台將訂單資訊轉給供應商,供應商負責出貨給買家的轉單模式,縮短消費者下單到拿到商品的時間。

以往網購要等1~2個工作天,後來電商平台紛紛自建倉儲與車隊,物流殺到12小時、8小時、6小時快速到貨,大家都在比誰能最快把貨送到消費者手中,「物流」成為電商差異化的競爭關鍵。

PChome是台灣最先喊出「24小時到貨」,也是首家跨足最後一哩路物流的電商集團,打破過去網購到貨等待1~2天模式,樹立台灣電商發展標竿。圖片來源:PChome

momo北區物流中心導入「自動倉儲」、「快速揀貨系統」、「自動標籤系統」、「自動分貨機」等自動化物流技術。圖片來源:吳晴中攝


 

近年來外送平台更帶動快商務(quick commerce)的趨勢,外送雙雄Ubereats、foodpanda的外送品項從餐點擴大到生鮮雜貨、日用品等,透過機車外送,速度快到以分鐘為單位,滿足消費者快速到貨的需求。

特別是疫情催化宅經濟發酵,消費者的購物、娛樂、辦公都移動到線上,引爆點在今年5~6月本土疫情爆發,國內四大傳統物流業者都面臨物流大塞車的狀況,緊急暫停低溫包裹收件。回憶當時天天包裹爆量的日子,新竹物流業務處資深協理張聰海心有餘悸,「5~6月相對是運輸業淡季的時候,但今年整年度運輸業者都非常忙碌。」

他觀察到,使用網路購物的消費者大增,主要集中在雙北地區;其次低溫宅配需求蓬勃發展,今年新竹物流就計劃採購200輛專業冷鏈設備與溫控車輛,擴大低溫的運能。

即時快遞媒合平台也跟著雨露均霑,旗下註冊司機數達5萬人、全台最大物流媒合平台Lalamove指出,許多中小企業轉型電商,從線下轉到線上,物流解決方案成為剛需,今年包括電商、生鮮相關訂單就成長了2倍。

物流軍備戰開打,3大準備方向

當物流配送成為零售業的剛需,甚至是競爭勝出的關鍵時,電商、傳統物流、即時快遞業者怎麼佈局?有以下三大準備方向。

一、自建衛星倉、車隊,拚出貨速度

從大型倉儲建置,到城市衛星倉布點,電商巨頭momo、PChome全力投入;蝦皮也自營「蝦皮店到店」物流體系,不再受制於超商物流,拿回物流的主導權。

倉儲設點以靠近消費者為主,力拚出貨速度。建置衛星倉最積極的就是momo,全台各地共有25座衛星倉。momo董事長林啟峰直言,目前衛星倉的數量還不夠多,他理想的衛星倉數量至少要到100個,因為要做到快速到貨,跟倉庫的密度大有關係。

momo積極建置衛星倉,目前全台各地共有25座衛星倉。圖為momo董事長林啟峰。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而為了有效調節最後一哩路運能,momo、PChome除了與國內傳統物流業者長期合作外,也都有自建車隊,短時間內透過排班與人力安排來調整像是雙11活動大檔的運力,增加運能的彈性。

二、導入數據分析,找出宅配熱點

對於大型物流業者而言,擁有強大的車隊、司機當後援,持續優化第一線的配送效率,以及從大量的「收貨數據」挖掘新價值是關注的方向。

本土物流龍頭新竹物流,每日處理貨件高達58萬件,數位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導入「貨件條碼化」,以往司機查一件貨得花上40分鐘,現在查一件貨只花5秒鐘,讓在前端的司機員理貨上更有效率。

也因為新竹物流的貨件條碼化做得早,累積大量的收貨數據,更加了解宅配習性、客戶的收貨時間。並透過大數據找出宅配熱區,在雙北設立50個衛星站,強化電商宅配業務,如同小型的物流集貨站,距離消費者更近,目前在雙北配送,最快4小時送到。


 

面對零售業物流軍備戰開打,傳統物流業者新竹貨運也加速轉型,像是導入「貨件條碼化」,累積大量的收貨數據,讓新竹貨運更加了解宅配習性、客戶的收貨時間。圖片來源:新竹物流

三、彈性運能,切入即時貨運市場

即便沒有自己的車隊,即時物流媒合平台在「速度」、「彈性」擁有最大優勢。Lalamove今年服務範圍從台北拓展到台南、高雄,串起北中南據點,從原本機車快遞延伸到即時貨運戰場,搶食傳統物流業者的市場。

Lalamove台灣負責人丁彥宇分析,傳統物流業者通常需要簽固定的出貨量、最低運費,但中小企業出貨量相對不穩定,出貨量大時,傳統物流業者不一定能配合,出貨量少時,仍得付同樣的價格,較不划算。但即時物流媒合平台,以每單來計算價格,使用多少算多少,彈性較高。

Lalamove從兩輪市場打到四輪市場,搶食傳統物流業者商機。圖片來源:Lalamove

加上Lalamove司機遍布全台,下單後系統能夠即時媒合附近的司機、上門取貨,相較之下,傳統物流業者可能隔天派車,拉長取貨時間。這也是為什麼Lalamove持續加大四輪的運能,就是瞄準費用較高的長程運輸,丁彥宇觀察,貨車的需求來自零售業門市調貨、以及電商業者的倉庫進出貨、線下門市配送等。

未來的物流體驗,2大優化方向

除了增加車隊數量、倉儲布點外,未來在最後一哩路的物流競爭上,還可以怎麼優化體驗?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認為,對傳統物流業者來說, 若能有效掌握貨件的資料,就能抓到哪些商品是消費者喜歡的,進而去開發商品、建立電商平台 。像是宅配通就建立「大嘴鳥易購官方購物商城」,開發在地美食或生活用品等,搶進電商市場。

第二個,由於物流的速度跟交通狀況息息相關, 如何幫司機規劃最佳的交通路徑,把成本、耗損降到最低,將是關鍵 。像是Lalamove持續優化企業客戶「多點配送」服務,系統可以排出最短距離、優惠的價格,幫助企業節省成本並提升送貨效率。

隨著網購需求大增,物流配送成為零售業的新戰場,唯有打底好物流的基本功,並善用科技助跑,才能在與時間賽跑的物流競賽下,搶得先機。

責任編輯:吳元熙、林美欣
 

 

主文來源:數位時代
 
ECDA資料中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