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

一、前言

雖然臺灣的雨水豐沛,降雨量高達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因為降雨的時間不平均且多集中在豐水期,加上陡峭地形使得河水湍急,快速奔流入海,水資源利用與管理的難度很高。另外,臺灣的地理位置位於梅雨鋒面帶與西太平洋颱風路徑上,常發生颱風、豪雨,往往受洪水與土石流危害,同時低氣壓造成的大浪也嚴重影響到沿海地區的安全。這些特殊的水資源、河川和海岸條件,以及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加劇所帶來的天然災害,已讓我們的水環境管理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兼顧防洪、水資源及水環境等需求,政府於106年4月5日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一大重心即是「水環境建設」,期透過跨部會資源,營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及親近水之優質水環境。

二、水環境建設的三大主軸

透過新思維、新技術、新環境及新產業等策略,大幅降低淹、缺水的風險,並擘劃優質水環境。預計8年共投資約2507.7億元,其中前4年(106年9月-110年8月)內分3期投入共約1,124.6億元特別預算,第1期(106年9月至107年12月)已編列約251億元。其推動的3大主軸:

(一)水與發展:穩定供水
 
8年總目標:增供常態供水100萬噸/日;備援供水200萬噸/日。

水庫清淤改善、興建及治理:
 
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白河水庫後續更新改善工程、湖山水庫第二原水管工程、雙溪生態水庫及天花湖生態水庫興建工程、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

增供水量、強化供水備援及調度:
 
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加強無自來水地區及離島地區供水改善、防災及備援水井建置、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工程、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金沙溪及前埔溪水資源開發。

開發多元水資源:
 
伏流水開發工程、再生水工程、深層海水取水工程。

水資源智慧管理及節水技術:
 
智慧防汛網推廣建置、地下水智慧監測技術、自來水智慧型水網推廣、雨水貯留系統建設、產水用水輔導節水、獎勵產業更新相關設備。

(二)水與安全:防洪治水、韌性國土
 
8年總目標:改善易淹水面積200平方公里;施設縣市管堤防護岸及雨水下水道完成250公里;中央管河川及區排治理120公里以上;海堤改善達16公里以上。

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
 
針對都會區淹水之相關區域進行地區性整體改善,選定人口密集區辦理河川、排水、海堤、雨水下水道、農田排水、養殖排水、坡地水土資源保育以及其它相關排水路改善之綜合治理改善工作。

中央管河川、區域排水及一般性海堤整體改善計畫:
 
將延續執行核定期程為104年至109年之「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海岸環境營造計畫」及「區域排水整治及環境營造計畫」,以流域綜合治理觀點辦理上中下游防災減災工程、禦潮工程,同時亦考量棲地環境之保育、人文風貌及自然景觀營造,以提升水岸週遭環境品質。

(三)水與環境:優化水質、營造水環境
 
8年總目標:推動一縣市至少一亮點的河川環境景觀及棲地營造;水環境親水空間營造420公頃。

涵蓋範圍:
 
河川、各類排水、湖泊、海岸等水域週遭範圍,建設內容以水域為主體,週遭設施為輔之方式營造。

全國親水空間品質改善:
 
藉由跨部會協調整合,集中資源加速辦理河川及排水環境營造、污水截流、放流水補注、水源淨化、滯洪池休憩景觀、植栽美化、污水處理設施、步道及跨(吊)橋設置,營造一縣市至少一親水亮點,提供自然豐富親水空間與生態棲地,恢復水岸生命力及親水永續水環境。

三、結語

水資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要基礎,且攸關全民安全及生活品質。透過「水環境建設計畫」,是希望提供民眾遠離水患,安全宜居的環境,並做到穩定供水,使民眾、產業有水可用,同時藉由恢復河川生命力及維持重要水庫有效容量及智慧水管理,讓我們的水環境更有防護力、抵抗力及恢復力。

主文來源: 行政院

ECDA 資料中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