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Level 2自駕車為大宗!全球貨運缺工,「無人卡車」將更快實現?

5G、AI科技近年來的突破性發展,讓各種自動駕駛技術,將在未來3年陸續導入到商用車之中。

科技的發展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改變無疑也驅動了關鍵技術的演進。像是5G在各國陸續開台,以及AI(人工智慧)科技近年的突破性進展,都可望在3年內陸續看到各種應用落地。

將5G與AI妥善整合,是讓自駕車應用落地的關鍵。儘管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Level 5全自駕車實現,但各種自動駕駛技術,將在未來3年陸續導入到商用車之中。研究單位Yano Research預估,未來導入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數量將逐年增加,到了2023年預估達5,600萬輛以上,並且將以Level 2(主要由駕駛者控制車輛,但車輛上的輔助系統能明顯減輕操作負擔)為大宗。

同時,疫情也進一步加速了「零接觸」的各種嘗試,為了降低親赴醫院的感染風險,遠距醫療的迫切性更勝以往。同時,隨著遠距溝通頻繁,也促使XR(Extended Reality,延展實境)的設備發展更快速。

不過,科技的進展也帶來許多副作用。像是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問世以來,衍生許多研究倫理問題。AI、物聯網(IoT)技術,雖然可用於優化電網、研發新藥,卻也使得詐騙變得更簡單。

減輕開車負擔!未來3年Level2自駕車為大宗 ─全球ADAS自駕系統導入數量 。圖片來源:數位時代

科技微趨勢(52~63)

52. 自駕科技踩油門,加速無人卡車問世

雖然不少人對於全自動化的自駕車充滿想像與期待,但是由於「真自動駕駛」還牽涉到地圖資訊、交通號誌等基礎設施的連線,至少還需要15年以上才能實現。

在此之前,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現任Appier獨立董事與iKala董事簡立峰認為,在全球貨運缺工問題下,「無人卡車」將更快實現,「3年內一定會發生。」第一階段或將以「混合式模式」率先上路,亦即在高速公路上開闢一條無人卡車行駛的專用道,待卡車下交流道後,再由真人接手。

另一方面,各大車廠也如火如荼發展各類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駕駛人監測系統(Driver Monitoring Systems, DMS)應用,市場上也已經可以看見終端產品。研究單位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DMS技術與功能將快速出現於量產車上,在法規和需求的推升下,預計2020~2025年搭載量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為92%。

因為牽涉到地圖資訊、交通號誌連線等問題,讓全自動化的自駕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呈現,不過簡立峰認為,在全球貨運缺工問題下,「無人卡車」將更快實現。圖片來源:REUTERS

53. 商用機器人再增火力

機器人的身影日漸普及,除了用於客服領域之外,像是自動倉儲(AS/RS)或無人搬運車(AGV),也都已經是智慧倉儲中的標準配備。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預估,到了2025年時,製造業用機器人市場規模,可望比2020年成長2.2倍。

日漸普及的機器人除了用於客服領域之外,也成為智慧倉儲中的標準配備,像是自動倉儲(AS/RS)或無人搬運車(AGV)。圖片來源:REUTERS

54. 基因編輯技術,也能檢測病毒

自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於2012年問世後,近年來相關專利數不斷增加。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主要運用於疾病治療上,也被用來提高農作物、經濟作物的生產量。CRISPR技術的另一個應用,是可以作為各種病毒的檢測工具。

不過,基因編輯也引發了倫理爭議。2018年,中國生物學家賀建奎宣布為2名嬰兒改造基因,試圖讓他們天生對愛滋病毒免疫,引發軒然大波。

CRISPR技術的另一個應用,是可以作為病毒的檢測工具。CRISPR發明者之一珍妮佛.道納(Jennifer Doudna)在2020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時指出,基於CRISPR的新冠肺炎篩檢工具,也是目前的研究方式之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杜奕瑾投入智慧醫療新戰場!他如何預測帕金森氏症高風險患者?

55. AI技術,應用於COVID-19疫苗

將AI技術應用於新藥開發,是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可縮短臨床試驗的周期,降低開發成本。澳洲福林德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時就曾利用AI開發出流感疫苗,在最新的COVID-19疫苗開發工作中,也使用了AI與雲端運算技術,加速與疫情競賽。

勤業眾信預測,2018~2025年間,AI應用在生命科技產業的市場,將從1.9億美元成長至38.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到52.9%。

在COVID-19疫苗開發工作中,使用了AI與雲端運算技術。圖片來源:REUTERS

56. 遠距醫療加速,醫護、城鄉都受惠

一場疫情,加速了遠距醫療的發展。隨著未見止息的病毒蔓延,美國政府推出更多政策來鼓勵遠距醫療相關產業發展。

像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放寬了醫療用途的醫材的使用規定,讓血氧濃度計、呼吸監測儀、心電圖儀等都可居家使用。病患量測的數據可自動回傳至醫療機構判讀,大大降低醫護人員的照顧負擔,與民眾至醫院就診的不便性。

遠距醫療的發展,能補足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圖片來源:遠傳電信

57. 多元數據助醫師判讀,實現精準大健康

精準醫療指針對病人體質、疾病的差異,訂出不同治療策略。由於穿戴裝置、AI和5G的發展,能掌握的個人生理數據愈來愈多,讓目標族群由罹病擴大到患病前的亞健康及健康族群。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詹婷怡強調,精準大健康可整合不同服務內容,如商業保險給付單位等,都是生態系一環。

延伸閱讀:重症手術幫大忙!他用AI貼片分析肺部異常音,掀200年老聽診器革命

58. 智慧電網追蹤用電量,幫助節約能源

智慧電網(Smart Grid)可透過感應、探測等技術,即時追蹤用電需求,進而節約能源,在再生能源需求大增的現今,受到關注。台灣預期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比率由2019年的5.6%提升至20%,這也將為電網管理帶來挑戰。為此,經濟部能源局更宣示,要應用AI、大數據及各種資通訊技術,落實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

智慧電網(Smart Grid)可透過感應、探測等技術,即時追蹤用電需求,進而節約能源,圖為行政院的三大電網優先推動方向。圖片來源:行政院

59. 數位分身模型,解決現實難題

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是指透過搜集歷史資料及即時數據資訊,針對實體物件、裝置或系統建立虛擬模型,用以模擬現實情況。美國聖地牙哥市府就利用數位分身,來解決各種交通阻塞問題,像是道路拓寬、輕軌系統或快速鐵路規畫等。

市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估,數位分身的市場規模會從2019年38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35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到45.4%。

數位分身可用以模擬現實情況,幫助人們試錯,進而找到解方。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60. 區塊鏈應用,走進量販

區塊鏈(Blockchain)概念主要是從比特幣出現後,開始廣為人知,隨著相關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區塊鏈的應用範圍逐漸走出密碼貨幣(Cryptocurrency),成為遍及科技、電信、金融等多元領域的基礎建設。2020年,台灣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量販業者家樂福便在自有品牌的嚴選豬肉上,導入區塊鏈技術,為消費者權益把關。

勤業眾信《2020全球區塊鏈調查》中,有83%受訪者認為不採用區塊鏈技術將失去競爭優勢。
 
------勤業眾信《2020全球區塊鏈調查》

61. 物聯網普及,衍生資安標準新需求

物聯網設備日益普及,也為資安帶來不同於以往的挑戰。以辦公環境而言,常見的無線路由器、門禁系統,都可能成為駭客攻擊目標,這也衍生出新的資安標準需求。

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共同創辦人蔡玉玲認為,在資安領域裡,台灣應盡量延續國際上已有的標準,無需發展在地的準則,在與國際接軌時會更為順暢。

物聯網設備日益普及,也為資安帶來不同於以往的挑戰。舉辦公環境為例,常見的無線路由器、門禁系統,都可能成為駭客攻擊目標,這也衍生出新的資安標準需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62. 偷你的臉做壞事!AI詐騙技術升級

根據雲端資安廠商趨勢科技的觀察,網路犯罪集團一直都是最新技術的率先採用者,AI技術也不例外,它已被用來協助不肖人士篩選詐騙目標,並躲避影像辨識與語音生物辨識技術的偵測。

運用AI行騙,最廣為人知的就是Deepfake技術,也就是透過AI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只要仿造目標對象的影音素材,就可以製造出唯妙唯肖的假影片。過去幾年在網路上,已出現各種未經當事人許可的合成色情影片,甚至還有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等的Deepfake影片。

運用AI深度學習的Deepfake技術,讓許多名人深受其害。犯罪集團只要仿造目標對象的影音素材,就可以製造出唯妙唯肖的假影片。圖片來源:賀大新攝影

63. XR時代將來臨

在疫情帶動的「零接觸」趨勢下,遠端溝通需求大增,XR(延展實境,AR/VR/MR 等技術統稱)的時代即將來臨。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預估,到了2025年,AR、VR相關裝置的出貨量將成長到4,320萬台。

iCHEF創辦人程開佑認為,在XR領域目前還缺乏一些關鍵硬體規格的推動(如VR頭盔、AR眼鏡等),但近年已累積許多技術能量,有望未來2~3年找到突破點。

在疫情帶動的「零接觸」趨勢下,遠端溝通需求大增,XR時代即將來臨。圖片來源:REUTERS

責任編輯:郭昱彣、林美欣

主文來源: 數位時代

ECDA資料中心編輯